汽车后期改装可视全景花费有高有低,有两三千元的、也有上万元的,实际上如果原车没有这个配置、没必要后期改装,全景可视的功能没有想象的那般强大,所以后期花钱改装没必要;对于一个合格的驾驶者而言、三块后视镜足以,即便是新手利用雷达、倒车影像也足够了,所以这个全景360有些噱头的味道!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全景影像原理图,实际上就是由车头摄像头、车尾摄像头、左右后视镜摄像头所构成的可视化覆盖,所以可以通过屏幕直接看到前后左右的实际状况(如下图所示的状态),这对于过一些窄路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最早的全景影像诞生于09年、那时期屏幕上还是四分割画面,而从11年开始、就已经产生了无缝拼接全景,至今可以说车载全景影像已经非常成熟了,不过这项技术未来是否能成为标配还比较难说!
360度全景适合那些朋友?
实际上只要是老司机、或者是已经习惯了传统驾驶方式的车友,都没必要使用这项技术;那全景影响适合哪些朋友呢?实际上最适合那些刚离开驾校的纯新手、因为他们的车感实在是太差,倒车时前后或许能通过后视镜、倒车影像及时掌控,但车子两侧是什么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头都不知道伸出去看看),所以他们倒车时很容易刮车门子,不过话说回来以刚出驾校朋友的车感、即便知道那边距离不够估计也很难进行调整,方向打反、还是碰;再一点就是适合那些驾龄不短、但车感依然很差的女司机(就事论事、没有歧意)!
作为一个保险方式,因为驾驶里程长、所以即便是女司机也养成了看后视镜的习惯(或者后视镜配合倒车影像),所以全息影像在特殊路况时、可以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鄙人不太喜欢这个全景影像的原因就是其改变了我们正常的驾驶方式,就像鄙人十几年前学车时、所受到的指导都是合理的使用后视镜,而这些车载数码技术则是在逐渐改变这些;开配备全景影像的车子久了、换没有全景影像的车子甚至连停车位都进不去,这实际上是一种退化;在方便驾驶的不断进化中,我们总不能连最基本的驾驶素养都丢掉了!
不能否定全景影像的价值、如过上图这种路况时,新手可能判断不好车子左右的距离、这时候开启全景就会很舒服(如下图),是该往左边、还是往右完全是一目了然,所以说全景在一些特殊路段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仅仅是想用这项技术倒车、入库,那么真没必要后期加装;其次就是全景影像仅仅是车辆安全辅助产品,它并不能确保决定的安全、实际上车载电子系统皆如此,所以如果驾车过分依赖这些设备、并没有什么好处;反问一句,开车真的有那么难?这全景影像难道真的是必须车品么?
总而言之如果您购买车子时、如果原厂可以选装全景影像,那么您可以选装;如果是4s店加装、您如果真喜欢也可以加装,如果车子已经提走、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真没必要再改装全景了,因为您都会开车、会倒车了,还加装这个干什么?而从品质上看,原厂品质高于这4s店改装品质、而4s店的改装品质要比后期您在外边自己改要好一些(这里面可能牵扯到一些保修的问题),后期改装这玩意有的需要进行打孔、有的需要破线,可能会给后期造成一些问题;其次就是价格贵的不划算、便宜的又不清晰,所以如果不是有非改不可的理由、真没必要后期改这个,一般而言价格在3、4千左右的就已经相当好了!
汽车安装全景360度的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可视视频的价钱,要看安装的360度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的品牌及耗材决定价格的,一般汽车安装全景360度的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的价钱在1000到8000元之间。
汽车安装全景360度的一套“车视野”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一体的行车辅助系统,要6800多的费用、我朋友的汽车就安装了一套360度的“车视野”全景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花了6858元钱。
汽车安装全景360度的泊车影像可视视频,可以看到全车车身无死角的全景视频图。汽车安装的全景360度的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是在汽车的前后左右四边的车旁边安装摄像头和倒车雷达,用来辅助驾驶员在倒车的时候可以在汽车的中控显示屏上看到汽车前后左右的路况全景视频、和在倒车时,倒车雷达在接近障碍物的时候,发出滴滴滴的报警声音提醒驾驶员。
汽车安装了360度全景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后,驾驶员可以在汽车的中控显示屏上看到汽车前后左右四周,无死角的车身全部视频图像,和汽车在行驶的时候,驾驶员可以在车内中控显示屏上看到汽车前后左右的行车视频。
汽车安装一套全景360度的泊车影像和行车记录仪系统要1000元至8000元之间,车主可以选择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安装多少钱的全景360度的倒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
汽车安装了全景360度的倒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可以大大的提高驾驶员在倒车的时候,观察到汽车车身的前后左右的行车情况,也提高了行车安全。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关注我了解更多汽车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ixmhnqh.com/post/2645.html